当前位置:首页 > 要闻动态>重要公告
关于运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
来源:运城日报 编辑:吴琪萌 发布时间:2024-03-28 08:58

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

关于运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

(2024年3月27日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)

  运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运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,报告内容如下。

  一、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  2023年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坚持以黄金城赌城娱乐_黄金城赌城@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,深入落实黄金城赌城娱乐_黄金城赌城@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、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,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,持续用好“五抓一优一促”经济工作主抓手,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各项决议决定,全市经济稳中有进、回升向好,转型发展态势强劲,改革开放持续深化,民生福祉稳步提升,安全防线不断巩固,高质量发展迈出强健步伐。

 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也要清醒看到,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,转型发展任重道远,消费市场恢复缓慢,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,民生改善力度仍需加大等,对此,要采取有力措施,切实加以解决。

  二、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

 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,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4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,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符合黄金城赌城娱乐_黄金城赌城@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主要预期目标及工作措施总体可行。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《关于运城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》,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。

  三、做好2024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

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,是实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,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。为此,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:

  一是加强政策协调配合,持续提振发展信心。坚决落实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,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、当前和长远、各方面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,有效引导社会发展预期,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做好年度计划与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有效衔接,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,抓好政策落地见效,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。推动各类市场要素充分流通,研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举措,更大力度帮助企业减负增效,助推经营主体渡难关、强信心、增活力。

  二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,三驾马车协同发力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,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,扩大传统消费、提振大宗消费、拓展新型消费,不断优化消费环境,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、多样化、个性化的消费需求。扩大有效益的投资,把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结合起来,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,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。坚持高水平的开放,以运城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为契机,培育壮大口岸经济,持续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外部资源、打开新的更大空间。

 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,加快推动产业转型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坚持以财政投入为引导、企业投入为主体、金融市场为支撑,强化科创研发投入,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深化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,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深化“运才兴运”专项行动,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
  四是着力推动城乡融合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以高水平保护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基底。深化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、乡村建设水平、乡村治理水平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。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进一步完善“一核三翼七支点”空间布局,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,在城乡协同共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  五是全力办好惠民实事,不断增进民生福祉。深化技能运城、书香运城、健康运城、幸福运城建设,认真解决好群众“业教保医”“衣食住行”等急难愁盼问题,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。毫不放松推进环境治理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。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,聚焦金融、房地产、地方债务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,持续压实压紧各方责任,有效防范化解风险,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。